至于性与天道,则夫子罕言之,而学者有不得闻者。
他在《大畜卦》、《大过卦》传言中所谈识其时势的重要性时,均肯定处得中道,动不失宜,故无过尤也[[4]],以过甚之刚,动则违于中和而拂于众心[[5]],均把识理、循理的中和之道作为一个人是否识其时势的标准。而程颐的主张则不一样。
对于理学家程颐而言,《周易》六十四卦中时势与义理的两种状态,表达出理学必须满足建构两种哲学类型的需求。[[28]] 《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二程集》上册,第8页。[[15]] 《周易程氏传》卷二,《贲》,《二程集》下册,第808页。本来,义理易学的基础理论预设是时势与义理的统一,因为《易》学本来就引导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趋势的思考而指导人们的行动,所以程颐也反复强调学《易》者贵乎识势之重轻,时之变易。其关于卦才的理论就充分表达了宋明理学高扬伦理主体性的思想特色,充分体现出宋代士大夫张扬圣贤气象、孔颜乐处的时代精神。
这一点,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否卦》中他们所倡导的不同人生哲学。卦才代表主体的应变条件,卦才必须与时义相适应。[[33]]注《随卦·九五》论随时之义:履正居中,而处随世,尽随时之宜,得物之诚,故嘉吉也。
) [[5]] 《周易略例·明卦适变通爻》,楼宇烈:《王弼集校释》下册,第604页,中华书局1980年。故卦以反对,而爻亦皆变。在王弼的《易》学中,卦义代表着时势,爻义则代表主体应变所必须遵循的法则。因此爻正当至尊之位,王弼的注释表述了其政治伦常的意义: 得位履尊,为益之主者也。
《周易》本为卜筮之书,一方面《易经》包括本为占筮而用的阴爻(--)、阳爻(—)、八卦、六十四重卦、三百八十四爻而组成的象数体系。虽然六十四卦代表的不同时势决定了其必然之理的卦义,但是,各卦中的每一爻则应适时之变才可以充分利用、适应这些不同时势,即通过对卦义的掌握以实现虽险而可以处者、弱而不惧于敌者、忧而不惧于乱者、柔而不忧于断者。
[[27]]确实,汉儒的象数易学重视对阴阳灾异的研究,故而把《周易》中本来与卜筮有关的象数与灾异祯祥有关的天象、物侯结合起来。[[41]] 《周易略例·明彖》,《王弼集校释》下册,第591页。义也就是理,王弼说:或有过咎,非其理也。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故繁而不乱,众而不惑。
如果说后来宋儒的义理易学是以德性为本位,智性总是依赖于德性的话。[[43]] 《周易注附·韩康伯注系辞上》,《王弼集校释》下册,第547-548页。[[3]] 此处《易》有太极是讲筮法而不是讲宇宙生成,筮法中本来包括象数、义理两个方面,它们均是为了探究行动结果的成败得失问题,即希望尽早获得对吉凶悔吝的命运预测。[[46]] 《周易注·上经·复》,《王弼集校释》上册,第336-337页。
[[23]] 我们在研究王弼的义理易学时会发现,他在注释《周易》时所阐发的义理是把儒家名教的伦理包括在内的,当他声称物无妄然,必由其理时,此理包括了儒家名教之理。一时之制,可反而用也。
卦有小大,故辞有险易。(《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第113页,中华书局2003年。
王弼认为,卦义是由每一卦所体现的时势所决定的,《周易》六十四卦的卦义,就是缘于人生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安危、逆顺、险易、得失的不同时势。王弼认为,这一类与名教伦常相关的道德理性,同样是人们在应对不同时势中转凶为吉的手段。[[21]] 《周易注·下经·益》,《王弼集校释》下册,第430页。夫情伪之动,非数之所求也。[[32]]注《泰卦·六五》论阴阳交泰之义:《泰》者,阴阳交通之时也。[[44]]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在《易》学史上,王弼无疑是义理派《易》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不用而用之以通,作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9]] 乾卦系六十四卦之首,它是由两个乾为经卦组成,六爻均是阳爻,故而乾卦总是体现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德义。
寻名以观其吉凶,举时以观其动静,则一体之变,由斯见矣。王弼对卦义的解释就是对理的认知,他肯定义,犹理也。
[[13]] 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第61页,昆仑出版社2005年。[[21]] 他这里所讲的正是君臣、君民之间的互利、交感关系,君居尊位而必须有诚信,并因民所利而利之,而臣民们在得到君主的诚心、恩惠之后作出相应的报答,这样才是一种和谐的名教秩序。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16]] 《周易注·上经·乾》,《王弼集校释》上册,第212页。
这是我们理解王弼的义理易学所不能忽视的。王弼注曰: 去下体之极,居上体之下,乾道革之时也。
[[3]] 《周易正义》卷八,《系辞下》,《十三经注疏》第一册,第303页。……《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用心存公,进不在私,疑以为虑,不谬于果,故无咎也。[[31]]注《讼卦·九五》论中正之义:用其中正,以断枉直。
故动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见也。[[37]] 注《节卦·九五》论节义:当位居中,为节之主,不失其中,不伤财,不害民之谓也。儒家政治伦理的名教内涵已经成为王弼义理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乾卦六爻爻辞以龙为标志来表达不同时间变化中所应该采用的应对方式。
二、义理的人文内涵 王弼从《周易》中所阐发的义理是起源于一种对人生吉凶悔吝预测的筮占形式,因为《周易》的人生预测是通过筮占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这样,易学中的义理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思想特征。[[1]] 学术界历来重视对王弼《周易》之学的研究,已经对王弼《周易》义理学的内容、学术特征作了多方面的探析。
大衍之数原来是指占筮所用的蓍草数目。[[48]]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第70页,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22]]君主处于政治上的至尊地位,因而担负建立和谐名教秩序的最大责任。这样,在王弼的易学中,出现了两个思想层次的义理。